山東匯中環保工程有限公司
辦公電話:0531-82951169
傳 真:0531-82951127
企業郵箱:sdhzep@126.com
地 址:濟南市歷下區文化東路63號恒大帝景9號樓1209室
產業基地:山東省德州市國家高新區創新路16號
郵政編碼:250014
2月23日,生態環境部舉行2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生態環境部綜合司司長孫守亮、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副院長嚴剛出席發布會,介紹“統籌謀劃,推進高質量發展”相關工作。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主持發布會,通報近期生態環境保護相關重點工作進展,并共同回答記者提問。
生態環境部綜合司司長孫守亮先生在會議開始,介紹了2021年我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進展、2022年的工作打算和“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思路等情況。
孫守亮先生說到,在“十四五”開局之年交出了一份亮麗答卷,好局面來之不易,成績也可圈可點。
從目標指標完成情況來看,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確定的生態環境領域8項約束性指標順利完成了。這里有幾組數據:(1)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去年達到87.5%,同比上升了0.5個百分點;細顆粒物(PM2.5)濃度去年達到3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了9.1%;臭氧濃度為13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0.7%。也就是說,連續兩年實現了PM2.5和臭氧濃度“雙下降”。(2)全國地表水Ⅰ—Ⅲ類水質斷面比例,去年達到84.9%,同比上升了1.5個百分點。(3)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指標,預計達到“十四五”序時進度要求。(4)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化學需氧量、氨氮等4項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指標,預計均完成年度目標。
孫守亮先生指出2022年將部署六個方面的工作重點:一是有序推動綠色低碳發展。二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三是持續強化生態保護監管。四是確保核與輻射安全。五是嚴密防控環境風險。六是加快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對每個方面都有具體的任務安排。
孫守亮先生指出,目前《“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正在按程序向社會發布?!兑巹潯诽攸c可以概括為“5個堅持、6個突出”——要堅持以減污降碳為總抓手,推動生態環境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要堅持突出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要突出協同增效。注重各項政策措施關聯性和耦合性,重點在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多污染物協同控制、各要素協同治理、區域協同防治等方面下大力氣,以“協同”的手段達到“增效”的效果;突出問題導向。著力解決三類問題:既要基本解決長期存在的突出問題,如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和城市黑臭水體;又要有效遏制住趨勢性苗頭性問題,如控制臭氧污染、新污染物污染;還要加快解決群眾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如噪聲污染、餐飲油煙、惡臭異味等問題;突出綠色引領。將推動綠色低碳發展作為一項實實在在的重點任務,明確環保納入宏觀經濟治理體系的舉措,聚焦國家重大戰略打造綠色發展高地,加快推動產業結構、能源結構、運輸結構調整與綠色升級,支持綠色技術創新,推動形成高質量發展綠色增長點。
總的來說,“十四五”的生態環境保護,如果講思路上的重大變化,我感到至少很好處理了“兩個關系”。一個是“穩和進”的關系,我們強調穩中求進,協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再一個關系是“量和質”的關系,不單純追求“量的改變”,更注重“質的提升”,強調內涵發展,強調群眾獲得感。也就是說,要面子,更要里子;要顏值,更要品質。我們理解,這就是總書記指出的要推動實現生態環境質量改善從量變到質變的轉變。只有這樣,生態環境才能實現根本好轉,美麗中國建設才前景可期。
在會議上,就光明日報記者提問“雙碳”工作現在備受社會關注,我們應該如何理解“碳污同源”的說法,生態環境部門在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方面的著力點放在哪里,具體的推進舉措有哪些?!?/span>
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副院長嚴剛給予以下答復:
我國生態環境問題,本質上是高碳能源結構和高能耗、高碳產業結構問題,污染物與二氧化碳排放呈現顯著同根同源性。研究表明,我國主要大氣污染物排放源中,幾乎所有SO2和NOx排放源,50%左右的VOCs和85%左右的一次PM2.5(不含揚塵)排放源,都與二氧化碳排放源高度一致。與一些發達國家基本解決環境污染問題后再轉入強化碳排放控制階段不同,當前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面臨協同推進生態環境根本好轉和碳達峰碳中和的戰略任務,要發揮后發優勢,實施減污降碳協同治理,統籌推動生態環境保護和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實現環境效益、氣候效益、經濟效益多贏。比如,水泥行業同時是減污和降碳的重點行業,通過水泥窯協同處置生活垃圾和工業固體廢物,能有效激發行業技術變革和綠色低碳轉型。
“十四五”是我國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的關鍵五年,也是實現我國2030年前碳達峰的關鍵期和窗口期。這兩項重大任務,難度和挑戰都非常大,需要按照黨中央統一部署,推動減污降碳一體謀劃、一體部署、一體推進、一體考核,實現目標協同、區域協同、措施協同、政策協同和監管協同。具體來看:
一是強化源頭防控協同。切實發揮好降碳行動對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的源頭牽引作用,把實施結構調整和綠色升級作為減污降碳的根本途徑,強化資源能源節約高效利用和低碳轉型,加快形成有利于減污降碳的產業結構、能源結構和生產方式、生活方式。
二是加強措施優化協同?;谏鷳B環境質量改善需求,優化全國降碳空間布局和措施路徑,增強生態環境改善目標對能源和產業布局的引導約束,加大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環境敏感地區結構調整和布局優化力度,在加大降碳的同時實現生態環境更大效益。
三是加強環境治理協同。增強污染防治與碳排放治理的協調性。統籌水、氣、土、固廢和溫室氣體等多領域減排要求,優化治理目標、治理工藝和技術路線,強化多污染物與溫室氣體協同控制。
四是推進政策創新協同。依托現有生態環境制度體系,建立健全一體推進減污降碳的管理制度、基礎能力和市場機制,比如,在環境影響評價中開展碳排放評價,通過這項措施嚴把新上項目碳排放關。鼓勵地方先行先試,創新管理方式,形成各具特色的典型做法和有效模式,加強推廣應用。
地址:濟南市歷下區文化東路63號恒大帝景9號樓1209室 電話:0531-82951169 傳真:0531-82951127
版權所有:開創云 技術支持:開創云 ICP備案編號:魯ICP備15045327號